去年年底,從湖南來到福建,在廈門借住在朋友家幾天,然後住進泉州一個短租房。剛住進去的那天晚上忽然感到一種從沒體會過的迷茫:我不知道自己接下來應該去哪裡住。

這種類型的迷茫似乎很罕見,正常過日子的人通常不大會遭遇它。

原本的計劃是:哪裡有朋友我就去哪裡。可後來發現,哪裡都沒朋友,或者說朋友的交情都比較淺。

在泉州的前半個月時間很難熬。難熬不在於房間的簡陋,而是在於「將來」的「空洞」。正常的生活里,想到「明天」、「下週」、「下個月」等等時間概念時,心裡多多少少會有個或模糊或清晰的願景。可此時,當我把意識投向「接下來」的時間時,那裡只有一片空洞。這不是正常的人類存在狀態。
動物,不是沒有時間的概念嗎,它們永遠只活在「當下」,不會考慮過去和未來。人類有時羨慕動物,不需要為未來焦慮。可真到了「沒有」未來的時候,我發現這不是人能受得了的。

總有人拿禪宗來教育人說:應該專注於「當下」。
現在我懷疑,專注於當下,需要有「免於未・來・之恐懼」的前提。如果你都不知道下個星期應該去哪裡居住,你又如何專注於當下呢?
我還懷疑,「現在」這個概念,或許不是時間上的一個「點」,而是一「塊」區域,它的邊界是模糊的,是主觀感受的。已經安排好計劃了的近期將來,都屬於「現在」。比如,如果說「我現在住在泉州」,它應該包含了「下週我打算住在◯◯◯」的計劃。關於近期將來的計劃,是「現在」的一部分,缺少了它,我就只能說「我這幾天住在泉州,目前房租交到這週末」。而「我這幾天住在泉州,目前房租交到這週末」不是生活。「我現在住在泉州」才是生活。沒有了「未來」,「現在」或許是不成立的,生活也就是不成立的。

後來,我找到了可以去投奔的人,計劃是先跟一個朋友出去旅行,然後去廈門、上海、杭州、溫州、諸暨。這樣,從年初一直到春節,我都有了明確的目的地。然後我就可以安靜的等待「未來」的到來,它到來之前這些天,我就一邊帶著淡淡的焦慮和期待,一邊正式著手自己照片的整理。

2020.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