媒介 大众小众

抖音的一个使用体验就是,一个视频一个视频往上划,看到好看的停留一下,不好看就划,不会太在意作者,一般不会专门点到一个作者的页面去专门看他的「作品」。仿佛我在看的东西,是「抖音」提供给我的,我是在「看抖音」。作者的「不重要」,可能在抖音里体现最明显。
类似的体验,在tumblr似乎也是这样。
内容的生产者是谁已经不重要,反正我只管消费。
这种感觉,跟看电视似乎有点像。
以前看李如一(做播客的大佬)提到过这种观点,他当时的重点是说,这类平台跟电视一样,你只要打开它,它就有内容向你源源不断的流过来。

youtube、bilibili这样平台上的「主播」,他们的作者性可能强一些,我们会说,我喜欢某某主播。

《告别摄影》里「什么是摄影爱好者」那一期,其实我也在构想一种「作者」,名为「爱好者」的作者。像张安这样,有艺术追求,又有一定粉丝量的摄影师,或许也可以理解为微博上的一个「摄影主播」。

不过,在看大众小众那篇帖子,读到关于移动互联网带动小视频平台对电视行业的冲击时,我感觉那个人(第一个发言者,忘了叫啥)有点太乐观了。主播能做的,跟电视台能做的,依然不是一个量级的。我觉得小视频在中国之所以能这么火,是因为中国的电视节目不够好看,只能退而求其次。这有点像,电动自行车之所以这么多,是因为汽车普及率和公共交通不够强。
在中国,有才(华)的人,想通过电视出人头地,太困难重重,所以会考虑其他平台。但比如日本,对于走搞笑艺人这条路的人来说,上电视依然是最高目标和最高荣誉。而且在中国,即使上春晚小品,也不意味着你作为搞笑艺人有多大成就了吧,因为春晚小品都快成为烂小品的代名词。国产电视剧也快成了烂剧的代名词。感觉中国电视行业之所以受这么大冲击,完全是因为它自身实在太烂。。

不知道抖音快手上现有的土味梗全被消费完毕之后,这俩平台上会出现怎样的喜剧创作。但愿这天早点到来。

当年,湖南台之类的省台,对央视的冲击,就跟现在的情况差不多。说白了,还是得看你提供的内容好不好看,老百姓又不傻。哦,你可能没经历过那个过程。那些省台,最早不是每家都能收看到,能收看到之后,也没什么人看的,不记得是从哪几年开始,可能是《快乐大本营》?之类的开始的吧,大家觉得省台的综艺节目更好看了,渐渐各种综艺节目就多起来了。那个变化还挺明显的。那之后,央视的节目也是越来越烂。。

美国的网飞,Netflix,是怎样的结构我不了解,但它似乎是现在美剧制作最厉害的地方了,不太了解它跟以往的电视台是什么异同。
国内的网剧,感觉整体实力还不太行。网络综艺也是,我看的不多,但就有明显的感觉:这帮人好穷。做的缩手缩脚的。不过估计用不了多久,都会超过电视台,因为电视台实在太烂哈哈

唉,我对行业了解的太少,否则应该总结出一个 剧集/综艺节目 势力分布大地图,一目了然。

日本的WOWOWO做的《坡道上的家》不知你看过没。感觉日本一般电视台不会那样子拍电视剧,在我看来拍出了近年来日剧的新水准。但不知道收视率啥的怎么样。

不过,虽说手机拍照、录像都很方便,但没怎么看到有人拍自主电影或自主电视剧。估计这东西,还是难做,不是一般所谓也许爱好者玩得起的,即使设备玩得起,找演员,找场地,需要花的精力都不是闹着玩的。一般人能玩的了的,可能也就抖音段子那个体量?

所以虽然平台已经给你了,你大众依然成为不了最有力量的媒介的创作者,因为你的能力、资源、精力都不够,结构性的不允许你做这种创作。
所以短视频虽然营造出一种百花齐放全民创作的印象,但还是只能局限在很小的(段子)范围内。
就比如,坐班摄影,你所能处理的主题,顶多局限在你所在的省,顶天能到周边省份。
网络摄影,你依然只能给照片做线性的排列和展示,一面墙的展示效果根本不可能。

算是个 小百花齐放 吧

然后有个疑问是,有了快手抖音b站,中国「大众」还需要看「电视剧」吗?

新闻联播肯定是不必须了,我知道有人看新闻就是在抖音上看的,或者微博,百度。
综艺节目,纪录片,财经节目,体育节目,其他节目,估计也不是必须了吧,除非有特定需要。

感觉媒介内容里的「刚需」,就是电视剧了。。至少在小视频出现之前。其他一切都不是刚需。
智能手机普及之前,我爸一个人在家,如果没有央视一套黄金时间的电视剧,我很难想象晚上8到睡觉之间这段时间他怎么打发。会去看书吗,应该不会。

现在的话,我爸我妈在一块度过的时间,除了吃饭,主要也就是晚上8点的电视剧吧。

不知道这是不是全球现象。

我以前有个大胆猜测,觉得人类对「剧」有种根本性的需求。(这已经是另一个话题)
最早比如古希腊的神话,相当于舞台剧(不过不知道中国古代春秋战国时咋样),后来各种戏剧,再后来电影电视剧。然后现在的电视剧,因为是匀速播放的,会有一种「剧里的人的生活跟我的生活是平行进行着」的感觉,好的剧,观众就能移情,跟剧中人同生死共患难。比如当年我跟着爸妈看《牵手》,就很感动很感动。
以前听过一个理论,说古希腊神话,说那里的人物都不像神,而是像有血有肉有情有泪的人,只不过他们在天上生活。这种「并行」的感觉,岂不是跟现在的电视剧跟观众的关系很像。

就好像,普通人的生活,无论如何都还是不够精彩的,我们还是需要看另一个平行世界的更精彩的爱恨情仇。
当然,有一部分现充,他们的日常生活就像电视剧一般精彩(甚至更精彩),这样的人是绝不会无聊到去看电视剧的,比如郭敬明笔下的那群人 哈哈,但毕竟是少数。
读小说,这种娱乐始终没能成为真正的主流。在中国识字率这么低的地方就更不可能。那剩下的只能是剧,电视剧。我猜想,电视剧产业或许是整个儿娱乐产业(比如各类综艺节目)的基础,以前的话,可能有过电影当道的时代?现在应该不是电影了。哦,不过往综艺节目输送人才的,还有唱歌行业和搞笑行业,和少数其他。

我不知道我这个猜测对不对,即,读/看故事的需求是人的一种基本需求。或者说,一种基本的娱乐需求。哦,也许不是。可能在很多地方,打麻将才是基本的娱乐需求。

累了。睡了

3.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