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東北亞要被收購了,名字也會改掉,最近在大甩賣,小衫兒三十五十的」

這大概是幾個月前家裡親戚群一個表嫂發的消息。
東北亞是老家鶴崗的一個很老的商場。我小時候它開起來的。當時可能是鶴崗最大的商場,至少開張時有那種氣勢。位置在市中心。
東北亞開張一兩年後,隔一條馬路,對面開了一家大世界,跟東北亞定位差不多,稍微高端那麼一點點點。

又過了一些年,我上大學之後,漸漸有很多新興的商場開起來。模式跟全國一樣,那種「商圈」味道的商場,有品牌,有美食,有影院的那種商圈式商場。作為大學生回到鶴崗的我們幾乎不會再去東北亞。

後來漸漸發覺,全國的三五八線小城市,每個城市都有一個處於壟斷地位的商場品牌。這現象在2000年前應該還沒有。
這些商場品牌,通常名字都很土。鶴崗的是「比優特」,七台河的是「大商」。東北亞被收購,改名,是件挺傷感的事。因為「東北亞」這樣的名字,從此不再會有了吧。
由於這名字我從小聽到大,它的聲響已經融入某種元記憶。如果嘗試從中抽離開,以陌生化的視角審視這個名字,會發現它是個很有野心的概念。東南亞,耳熟能詳。東北亞,之所以迄今從未有過這種概念,我想是因為,可以明確劃分到這個地理概念的,或許只有中國的黑龍江省這一個地方。只有這一個角,可以有最充足的底氣擔當東北亞這一稱號。吉林,已經與朝鮮接壤,再往東就是日本,這明顯已經到了「東亞」,而非東北亞。俄羅斯東端,那裡似乎幾乎沒有任何存在感,甚至沒有名字。
我無法想象,當年東北亞的老闆是如何想到這個名字的。

和它隔街相望,大世界。顯然,這名字就是在針對東北亞。你不是東北亞嗎,我可是大世界。
不得不說,那個年代,人們似乎比現在更自信,對未來,對遠方,有更多更多嚮往。身在小鶴崗,心有大世界。這可能真不只是一句俏皮話。他們心中可能真的有個大世界。那個年代,世界還很大。我很懷念那氛圍。

前天跟朋友商討,想把我的公眾號改個名字,現在用的是我的原名,之前改成自己的原名,一是想不到好聽的名字,二是只想把它當做發表個人作品的平台。現在想法改了,想發文章。
最後商討的結果,也是回到鶴崗,在離東北亞和大世界不遠的地方,有個轉盤道,轉盤道的中間有個大金球(朋友的說法)。我的公眾號就將改名為大金球。東北亞可以被收購,可以被改名,但我們命名的大金球永遠存在。

2020.10.28